中紅網山西朔州2018年8月6日電(趙朋洋)2018年7月16日,賀曉明、胡德華等革命后代參加了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舉行的“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、緬懷革命先烈”活動, 全部活動包括:出席“綏蒙軍區舊址”紀念墻揭幕儀式、參觀“綏蒙軍區司令部舊址”、前往李林烈士陵園敬獻花圈、參加革命后代向“綏蒙軍區舊址紀念館”捐贈革命文物儀式。在捐贈儀式上,胡德華熱情講話,表達了自己的心情。

“綏蒙軍區舊址紀念墻”揭幕儀式主席臺。前排左起:張曉明、原山西省軍區政委郭志剛、賀曉明、平魯區委書記吳曉斌、朔州軍分區政委張培軍、胡德華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段曉飛。(中紅網趙朋洋攝影)

胡德華、洪曉平夫婦和平魯區委干部合影。(中紅網趙朋洋攝影)
胡德華在捐贈革命文物儀式上的講話
各位平魯的領導朋友們、各位親愛的綏蒙二代的兄弟姐妹們:
感謝大會組織者,讓我們歡聚一堂、相聚在平魯這片熱土。
從我本人嚴格來說,并不是晉綏二代也不是綏蒙二代,好友饒濤濤受平魯區政府委托來請我當然要來,而且在座還有這么多熟悉的朋友。胡耀邦同志并未在晉綏和綏蒙任過職。在抗日戰爭期間,他先在抗日軍政大學,后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,但和我們晉綏、綏蒙軍區還是有著深厚的戰斗情誼。因為那時候不管是哪個軍區的干部,只要是從抗日前線回到延安,都要由總政組織部管吃管喝管招待,而且奔赴前線至少要有組織部開的介紹信,所以凡是來過延安的同志他都很熟悉。1945年,他率領一支干部隊伍和警衛部隊,響應毛主席鞏固東北根據地的號召向東北進發。那時所有的大路都被敵人控制,他們從延安出發,只能經晉綏,綏蒙,走晉察冀軍區,過冀熱遼出長城,而這次只能由包括綏蒙軍區在內的各部隊管吃管喝管招待了。
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,他在晉察冀軍區部隊,第一仗就是在賀龍司令員和聶榮臻司令員的共同指揮下,與晉綏部隊一起發起了集寧戰役,他和晉綏,綏蒙的戰友們鮮血流在一起。
1949年底,他跟隨賀龍同志率領的18兵團從陜西翻越秦嶺進入巴山蜀水,開展了解放大西南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。在此期間,胡耀邦同志和晉綏南下的干部,包括趙林、李登贏、饒興、張永清和秦仲方等,還有很多18兵團的部隊同志們,一起組建了川北行署,川北軍區,開始了新中國地方政權的建設,先后開展了土地改革、清匪反霸和恢復生產,與晉綏、綏蒙的干部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。
平魯這塊熱血染紅的土地,有無數先烈犧牲在這里。最讓我震撼的是歸國女華僑傳奇的幗國英雄李林。她是八路軍騎兵營的女營長,為了掩護機關和老鄉轉移,數次沖入敵陣,與鬼子騎兵拼死拼殺,最后壯烈犧牲,年僅24歲。今天,24歲的女性青年,正是花樣年華、建立家庭享受幸福生活的年齡。但我們的女英雄,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不當亡國奴,甘灑熱血,驚天地泣鬼神。我還看到一個叫蒙蔚的當地士紳,鬼子來了他變賣了全部家財,購買武器拉起抗日隊伍與鬼子拼命。所以我們中國的抗戰,是不分階級、不分黨派,不分民族的,可歌可泣的全體中華民族的英勇抗戰,無數先烈為了新中國而犧牲。
二代的朋友們在平魯區的窩窩會村,找到了綏蒙軍區司令部的舊址,那時平魯老百姓節衣縮食,無私地用自己僅有的糧食養育了綏蒙軍區的八路軍指戰員。然而改革開放以前,平魯還是一個無比貧苦的地區。今天我聽吳曉斌書記說,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,平魯人均年收入僅20.1元,干一天活連七分錢也掙不到。那一年趙紫陽副總理到平魯視察,鼓勵鄉親們全面落實黨在農村工作的各項政策,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。他充滿期望地對當時的縣委書記和干部們說,你們什么時候實現了年人均100元時,一定給我寫信,我要好好祝賀你們。在這干旱少雨貧瘠的晉西北,平魯人民堅決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,沖破了單純以糧為綱的思想桎梏,大力發展農林牧副業,退耕還牧,退耕還林。僅僅三年之后,平魯人民就實現了趙紫陽總理的期望。縣委縣政府給總理去信報喜,總理非常高興地給平魯人民回了信,今天這封熱情洋溢的信件還保存在平魯陳列館里。平魯人民永遠不忘為改革開放做出貢獻,甚至做出犧牲的人。去年平魯已經實現了人均年收入9400元,比改革開放40年前增長了450倍,可以說創造了人間奇跡,趕上了全國人民奔小康的時代步伐。
平魯吃飽飯了富裕了,平魯人民還要把自己的家鄉建設的更美麗。1978年前,平魯的森林覆蓋率只有百分之0.01,幾乎是寸草不生的荒山禿嶺,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,這里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百分之三十八,放眼望去,一片翠綠,讓人心曠神怡。植被恢復了,生態改善了,降雨也多起來了。聽吳書記說,上世紀70年代年降水僅300毫米,而現在已經增加到將近500mm了。我們來的那天和今天開會,我們都被淋了大雨,但是我們高興痛快。吳書記還說由于搞活了農村經濟,晉西北豐富的煤炭資源也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,還有農民進城打工的收入。但是我們畢竟是農民,我們的農林牧副業收入占到了農民總收入的一半,達到四、五千元,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糧食,肉類等農副產品。實踐證明,改革開放是富民強國之路,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。
戰斗的硝煙已經逐漸散去,老一代的身影也已經遠離我們而去。但他們為民族、為國家不惜犧牲、頑強奮斗,勇于實踐,勇于探索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。

山西省朔州市平魯緬懷革命先烈活動會場。(中紅網趙朋洋攝影)

胡德華在捐贈革命文物儀式上講話。(中紅網趙朋洋攝影)

賀龍之女賀曉明(左)和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在會場。(中紅網趙朋洋攝影)
|